级别: 圖文專員
UID: 1459780
精华: 0
发帖: 52576
威望: 0 点
金钱: 427034 RMB
贡献值: 228 点
注册时间: 2020-09-01
最后登录: 2024-11-13
0楼  发表于: 2024-10-17 00:07

[武侠]穿越天龙八部之风流虚雨(全)-30

  

正文 第138回 太皇太后(一)



康敏几年来,按照于虚雨指令,成立长老院,名义上将丐帮众长老置于非常高的高度,实际上将他们手中的权力逐渐接管过来。各分舵舵主基本已更换为于虚雨培养的年轻人。实际上丐帮上下的控制权力,已经落入于虚雨的手中。

苏星河学校、军校培养的弟子,陆续进入军政机关。经过秘密培训的优秀弟子,也加速通过乔峰、鸠摩智、李秋水这三个渠道,不断的涌入辽国、西夏、吐蕃的权力中心。

康敏完成任务后,按照于虚雨指令,将帮中实际权力交给于虚雨的心腹后,搬入后宫,与李秋水居住在一个院落。康敏进宫安顿完毕,到大宋后妃处寻访她的师父。

康敏进京多年,以前因为江湖人物的身份,不便进宫,委托其他人寻访,但是却毫无音信。康敏入宫后,被封为敏夫人,与王夫人等待遇相当。

大宋后妃身份尊贵,于虚雨也分别授予尊号,但是毕竟为亡国之人,于虚雨本性仁慈,严令内宫人员轻视他们,按照宫中惯例对她们颇为优待。但是诸位王子王孙等男丁,皆被于虚雨安置在宫外,没有于虚雨允许,平时不能进宫。

于虚雨继位后,封高氏为宋王祖王后,太皇太后潘氏为宋王太王后,皇太后方氏为宋王王,其余诸妃有名号者共十六人,皆按原来名号,只不过在名前加宋王两字。幼帝被遣出城去,与宋王王亲在一起居住,后来被于虚雨将其迁到原籍安置。

于虚雨不想效仿前朝使用太监,将宫内太监、宫女都发出宫外,让灵鹫宫九部诸女进宫,担任警卫工作,崔绿华始终领导她们。九部诸女虽然不太熟悉宫中礼仪,但是因为灵鹫宫向来规矩森严,崔绿华让原来内宫人员将诸项事务交待明白后,灵鹫宫诸女迅速适应了宫中环境,担负起内宫中的种种事务。

康敏过去寻找师父,虽然轻装简从,还是惊动了众位大宋后妃,除高氏外皆出面迎接。康敏一见宋王太皇太后潘氏,娇躯猛得一震,原来这位宋王太皇太后正是她要寻访的人。潘氏离开康敏时,康敏只有十岁,这么多年下来,变化自然很大。潘氏保养得法,已经近四十多岁年纪,看来却像不到三十岁的美貌少妇。

康敏暂且按下相认念头,与众位后妃团团行礼完毕,道:“我以前身在江湖,无缘进宫拜见各位,如今刚进宫来,前来相识一下。”

诸女寒喧一会,康敏欲和潘氏独谈,其余众女纷纷行礼回房,潘氏也让侍女等下去。

房中只剩下两人,康敏盯着潘氏道:“太王后可记得十八年前,在无锡城外位十岁女孩,名唤敏儿。”

潘氏闻言,一双深邃的大眼睛盯着康敏看了半晌,话语稍含迟道:“不知道敏夫人何以知道此事?”

康敏闻言知道决定再无认错可能,施下大礼道:“师父,我就是当年的敏儿。”

潘氏连忙上前扶起她,仔细打量她的面容,道:“唉,你是越长越漂亮了,刚才我都不敢认你。这些年你过得怎么样,如何又进宫来了?”

康敏世上已无亲近之人,与潘氏虽然相处时间不长,也不由倍感亲切,详细的跟潘氏讲起这些年的历程。康敏口才甚佳,娇声柔语将这些年的酸甜苦辣一一道来。

潘氏为人性情平和,进宫后回原籍省过两次亲,父母皆亡后已多年未曾出宫,听康敏讲述她的酸甜苦辣,表情随着她的述说不断变化。康敏心情激动,不小心将于虚雨破去她阴功一事说了出来。

潘氏听到有人破除阴功之事,表情不由一动,问道:“何人会用阴阳双修之术?”

康敏道:“不错,而且其师门内功,应该比我门绝技高上一筹。”

潘氏闻言心动不已,道:“敏儿能否为我引见一下,我这十余年内,每日苦练,但却无多少长进,若能有一夕之缘,突破这个关口,为师功力大成,可以完成先师遗愿。”

康敏闻言奇道:“师门尚有未报之仇?此事也不用担心,敏儿在丐帮中威望尚盛,若是一句令下,必可得偿心愿。”

潘氏苦笑一声道:“此事谈何简单,我利作皇室之力,搜索此人近二十年,尚未有任何发现。何况此事不单纯是仇恨之事,先师遗愿只想让我们比试个高低,却没有追杀他的意思。”

康敏再问时,潘氏停口不言,康敏寻思一阵,决定征求一下于虚雨意见后,再向师父说明情况。道:“此人身份特殊,容敏儿先去和此人商议一下,再来回覆师父。”

康敏回去,正好于虚雨下朝后过来,康敏瞅个机会将此事向于虚雨讲述了一遍。于虚雨本是好色之人,闻得有此好事,那有不答应的道理。

于虚雨向来不喜欢到宋王后妃处,高氏的那双充满仇恨的眼光,恨不得将他杀死无数次,尽管于虚雨不怕她来暗算,但心理感觉却不是很好。于虚雨与康敏约定,入夜后由康敏陪潘氏到于虚雨寝宫。

潘氏虽然在赵煦为帝时贵为皇太后,但是赵煦却不是她的亲生儿子。听说擅长双修功力之人为于虚雨时,不但没有抵触情绪,反而显得有些羞涩,好似小女儿神态。她娇声对康敏道:“他年轻又英俊,身边美女如云,我这残花败柳之躯,能入他的法眼吗?”

康敏笑道:“师父貌美如花,他自然欣喜若狂。”

两女武功高深,绕开灵鹫宫弟子,潜到于虚雨寝宫处,康敏将潘氏拖到里面,将她住于虚雨怀里一推,娇笑一声,出房等候。

潘氏虽然已步中年,实际上也就是四十左右,她养尊处优,却像不到三十的模样,正是女人风情最盛的时候,无论是心理或是生理都处于颠峰状态,整个身体焕发出一股妩媚诱人的风韵。她常年练习阴功,全身肌肤曲线在柔媚中,另有一种婀娜的特殊风味。

于虚雨以前见过潘氏,也曾经留意过,担心宫廷后妃因他夺位一事心怀芥蒂,因此不曾往这方面考虑。如今美人在怀,也不客气,三下五除二,将潘氏扒个精光,抱上御榻。

只见她白嫩饱满的双峰丰润坚挺,樱红的峰尖微微上翘,修长结实的双腿光滑细嫩,香臀丰润浑圆,小腹平坦坚实。伏身之时,芳草凄凄的桃源洞口,露出那条鲜嫩花缝,像水蜜桃般的蛊惑媚人。

于虚雨自从来到这个天龙异世界中,修习《黄帝内经》已久,虽然年纪不大,但与她有过合体之缘的女人不知有过多少。他食髓知味,凡是稍有姿色的妇女落入他眼中,他心中自然而然的,便开始想像与该美女欢爱的滋味,并且千方百计的设法达成心愿。如今潘氏丰润的裸身尽入眼中,怎不叫他神魂颠倒、欲火焚身?

仅仅是一个甜密的长吻,就让潘氏全身舒畅,心中不禁有些羞涩,又觉得无限安慰。于虚雨此时却是邪念不断,欲火正炽,潘氏刚刚浴后的玉体,飘散出阵阵幽香,钻入他的鼻端,激得他血脉贲张。

于虚雨轻轻的将手伸进潘氏弯屈的双腿之间,感受到大腿的柔软嫩滑。怪手停留一会,缓缓的将手移至她的花谷,轻巧的揉了起来。敏感部位的触摸感觉,让潘氏似乎在作着一个美好的春梦,享受着被温柔挑逗的滋味,她只觉心头荡漾,放下矜持,忍不住就翻过身搂抱住于虚雨。

正文 第139回 太皇太后(二)

于虚雨见潘氏双眼半合,眼神迷离,脸色潮红,显然春心已动。于虚雨的手抚摸那滑溜棉软的丰美香臀。他御女无数,手段高强,手掌抚摸之际,手指却沿着股沟上下游移轻柔弹挑。潘氏只觉他手段果然不同,所到之所均搔到痒处,不禁发出愉悦呻吟,柔软的双手也伸过来,抚摸他结实的胸膛。

(此处删节两千六百字,欲求全文请加作者)康敏进来的时候,潘氏虽然有双修内功,也已无再战之力,只觉全身酸软,尤其下体更是红肿涨痛。她感觉到无法用言语表述的享受,真正体会到做女人的妙处。

师徒俩人交替上马,这才勉强抵挡住于虚雨的进攻。三人一场大战,直到拂晓方才停止。于虚雨躺在床上,搂着两位如花似玉的美艳少妇,不断说些情话。

潘氏突然问起一句话,道:“圣上可知道这世上除了此双修内功处,还有什么别的门派修练?”

于虚雨想了想道:“我对武林各派了解不少,却不曾听说过修炼此术的尚有其他门派。”

潘氏接着问道:“贵派中还有何人修炼此功?”

于虚雨道:“只我一人。”

潘氏闻言不再询问,心里沉思师父临终所言之人,与于虚雨年纪不对,绝非同一个人。但这世人修炼双修武功之人,确实存在吗?此人是生是死,至今未曾打探明白,欲要完成师父遗愿,恐怕已成为泡影。

正文 第140回 高氏

在于虚雨享受后宫丽色的时候,宋王祖王后高氏因为心情郁闷病情加重,命人请于虚雨前往一述。于虚雨对高氏此人心情复杂,他佩服她在政治上的作为,但是却厌恶她对大宋极度的忠诚。

一个女人忠心耿耿的辅佐大宋皇室,先是被孙子发动政变将实权抢走,但赵煦始终是正宗的皇上,还权于他尚算说得过去,因此高氏虽然忧忧寡欢,但心理上还能接受。现在眼睁睁的看着于虚雨将孙子赶下台去,大宋覆灭,自然对于虚雨恨之入骨。

她为何会在这个时刻求见于虚雨?难道还有什么秘密要透露给于虚雨不成?既然有许多疑问,于虚雨也想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。因此于虚雨闻讯后,很快就到了高氏的寝宫。

诸位后妃在高氏病榻上围了一圈,见到于虚雨进来,慌忙行礼参见。高氏吩咐其余人暂且退下,道:“老身此次病重,已活不了三天二日,有些话请你为我解答一下,让老身走得心安些。”

于虚雨道:“祖王后有话尽管问,我有问必答就是。”

高氏的身体已经很虚弱,她咳了两声,说道:“我孙儿发动政变,是否你在幕后主使?”

于虚雨道:“不错。帮助赵煦夺取权力,然后获取他的信任,是我计划中的一环。”

高氏艰难的点了点头,又问道:“你策划此事有多长时间了?”

于虚雨想了想道:“从我开始实施到逼你下台,前后两年多时间?”

高氏问道:“难道你在进宫前就做了许多手脚不成?”

于虚雨道:“不错,第一次契丹进京行刺,是我们行使计划的开始。”

高氏闭上眼眯了一会,想了想,也养了养精神,道:“你与我大宋有何仇恨,为何要想方设法谋夺我大宋江山?”

于虚雨道:“仇恨一点也没有。只不过我想让天下子民免受战乱之灾,为我中国基业奠定万世基础,不仅是大宋,辽国、西夏、吐蕃也将步大宋的后尘。不动刀兵而统一诸国,如此肯定会损害诸国皇室利益,但对于天下子民来讲,却是一件幸事。避免战争的办法不是逃避,而是面对。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维护个人名声如何,而是如何让天下子民付出最小代价。”

高氏想了想道:“难道其他国家你也已经开始动作?”

于虚雨道:“本来这是机密之事,但我对祖王后向来敬重,既然你发问,我可以坦率的讲,三国军力我已控制一半以上,扶持傀儡取而代之,不过是时间问题。”

高氏的眼神里露出了惊讶的表情,问道:“难道你费了如此大的心力,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而是为了天下子民不成?”

于虚雨道:“不错,当皇帝不是我想要的,我只是想尽我个人的努力去为天下百姓做点事情。以后天下统一之后,我会还政于民,让百姓决定自己的事情。”

高氏露出不解的神色,道:“何为还政于民?”

于虚雨道:“制定法律,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。成立议会,全国的政策、法律调整增加、修改等大事由议会决定,而非由我一人决定。议会代表将会由全国百姓选举产生,它拥有最强大的权力,包括政府主要人员的任免。举个例子,左丞相、右丞相、各部主要官员的任期、任免由议会决定,而不是皇上任免。在这个架构下,将军队剥离,然后成为检察机关,监督政府官员的是否廉洁自律。成为法院,处理所有诉讼,监督检察院的工作。如此政府、法院、检察院三权分离,相互制约,但都在议会的掌控下,则天下必会大安,少数有政治野心的人也没有机会再扰乱社会。”

高氏的脑子飞速的盘算着,脸上逐渐呈现出越来越重的惊讶。她的心里终于知道了于虚雨最终的目的,他是真心想让天下真正平定,但他这样做损害最大的是自己的利益,他真得会这样做吗?

高氏不由想起她掌管朝政时的状态,大宋每年向辽国进贡金帛,既像藩属,又似臣邦。但为了安定,高氏将这口气咽在肚子里。现在于虚雨不但不向辽国进贡,而且勤练兵马,和西夏联合,不断向大辽施压,辽国正在商议是否归还燕云十六州。

赵煦当年也是意气风发,欲要收复失地,此战胜负不论,即使是战胜,也会两败俱伤的惨胜。如今于虚雨已控制了辽国六成以上的兵力,在两国谈判上肯定会沿着自己的思路去走。不战而屈人之兵,不战而夺回失地,这是何种的能力,比当年的太祖皇帝还具有雄才大略。

高氏似乎有满腔言语要说,意识却一点一滴的离身而去,眼前一团团白雾晃来晃去,脑中茫茫然的一片,说话也是艰难之极,然而在她心底深处,有一个坚强而清晰的声音在不断响着:“兵战战危,生灵涂炭,于虚雨此举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。”

过了一会,她深深吸口气,缓缓的道:“这几年朝政我有所耳闻,我佩服的你的思想,也佩服你的容人之量,如今国力日增,人多粮足。军队在你的训练下实力倍增,与辽国作战已经是十拿九稳,你为君胸中时时刻刻存着一个‘仁’字,这确实是百姓的荣幸。我以前非常恨你,恨你将大宋葬送。现在我才知道,什么是战略,什么是理政。天下有你,我大宋败亡也是天理使然。”

于虚雨道:“祖王后过奖了。我此生目的,不是为了荣华富贵,这些都是过眼烟云。我的目的是为了要国家富强,洗雪历年祖宗之耻。一生励精图治,必让汉人在这世上扬眉吐气。”

高氏听完于虚雨的话,长吁一口气,道:“汉人若都如你一样,又怎能遭到如此多的耻辱。百姓有你为帝,也是他们的福分。你政务繁忙,先去忙吧。我还要交代后妃她们几句。九泉之下,我虽愧对历代祖宗,但是天降圣人,我已经尽我所能了。”

说完闭目养神,再不答话。

于虚雨告辞出来,招呼众位后妃进去。高氏抓着潘氏的手,道:“我天命已到,临终前告诫你们,你等可传言给族人。现今圣上雄才大略,比太祖皇帝尚要厉害几分。他心怀仁慈,若是族人无不轨之举,必然不会斩草除根。如他们不听我言,轻举妄动,必遭灭门惨祸。你去告诫他们,就说我是临终遗言。”

说完目视众人,道:“你等在侧为证,一定让他们安分守己……”

她的语音越来越低,刹那之间,已经油尽灯枯,转眼间便要永离人世。她睁着眼睛,用手指着潘氏,嘴唇蠕动几下,已经发不出声音。只听她喉咙一声细响,眼睛里光彩渐渐失去。

大宋虽然灭亡,但高氏在百姓中声望颇高。于虚雨命令将她葬于王陵,在城南设主祭场,供族人、官员、百姓拜祭。大宋皇室宗亲本来欲借此事发作,潘氏率众后妃将高氏遗言告知,高氏向来在族人中威信颇高,众人听她遗言,不敢胡来。

族人亡国之后,在京倍感凄凉,又担心朝中借事发作,集体上书,请求合族返回原籍。于虚雨封赵琪为宋侯,合族人迁回原籍,并划官田四百亩供养赵琪,汴梁赵氏皇族遂无。

大宋众后妃因潘氏未请随行,也没人提出欲随族人返回。众后妃留在皇宫,以后为于虚雨又增添了无数风流债。

正文 第141回 吐蕃变乱(一)

高氏丧事完毕,吐蕃国传来消息,国王因病去世,邀请各国往吐蕃观看继位大典。于虚雨命大学士李长安为钦差,率领使者团前往观礼。

于虚雨静极思动,将政事、军事交代一下,与李沧海、康敏、院星竹、梅剑姐妹一行扮作李长安随从,前往吐蕃。李沧海久居吐番,康敏、院星竹两人足智多谋,梅剑姐妹在天山日久,能适应吐蕃的高地环境。

苟读等劝诫不住,只好对外谎称于虚雨身体欠安,正在闭关调养,不便上朝。函谷弟子在吐蕃的事务为康广陵负责,于虚雨让康广陵先赴吐蕃安排,又让李沧海写书给鸠摩智,说明一行人行程时间。

众人浩浩荡荡,一路上游山玩水,却也逍遥自得。刚进吐蕃境内,突然有弟子来报,道鸠摩智被宗赞拘压,具体什么原因不明。李沧海心系爱徒安危,意要率先赶去。

于虚雨认为此事凶险,让康敏等随李长安大队人马前往,他陪李沧海先赴吐蕃,观察情况。众女向来信服于虚雨、李沧海的武功,也不担心。吩咐完毕,于虚雨、李沧海两人往拉萨急驰。

大宋开国不久,原吐蕃帝国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角斯罗在以邈川、青唐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。这是当时以藏族为主体的一个最大的地方封建政权。宋仁宗明道元年,宋仁宗封角斯罗为“宁远大将军、爱州团练使”并给以优厚的俸禄。康定二年,又封他为“检校太保充保顺、河西等军节度使”政和六年,角斯罗之孙陇宣布建国,崇尚佛教。生产以农牧业为主,有冶炼、毛织等手工业,接受大量汉族工艺技术,经济文化与西夏、大宋联系至为密切。

此时吐蕃疆界与唐朝时减少许多,合国人口五六十万,兵马共有十多万,与大理兵力相若。吐蕃国崇尚佛教,有三大法王,声望最高的就是大明法王鸠摩智,其余两位法王为大运法王和大道法王。

吐蕃国王死后,遗命大王子赤赞也继位,并让鸠摩智辅佐他。赤赞也性情平和,与诸部皆相得。二王子宗赞,曾在银川公主招亲时与于虚雨见过面。宗赞为人好胜,头脑简单。

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因长期受鸠摩智压制,挑拨宗赞谋乱,并设计给鸠摩智服下“九香散”令鸠摩智武功全失。宗赞最畏惧鸠摩智,制服他后,不由信心百倍。宗赞率亲信夜袭王宫,杀死赤赞也及其亲信,宣布继位。

忠于赤赞也的部队二万余驻在城外,欲要进城护驾,却被宗赞阻在城外,不让进城。其时函谷弟子进入吐蕃的五百人,大多被安排在这支部队,担任这支部队的主要将领。

函谷弟子以康广陵的徒弟云重为首,云重化名重也布,是这支部队的将军。云重探得消息后,集合函谷弟子,夜入王城,将鸠摩智救出。

鸠摩智在吐蕃威望极高,脱离掌握后宣布宗赞为乱臣逆子,并向各部发文,号召勤王。宗赞与两位法王商议,决定集兵歼灭云重所部。

宗赞兵力共有三万余,鸠摩智见云重所部兵少,命令部队向东撤向羊同,欲聚集各部勤王兵力,一同攻打拉萨。宗赞知道若不能及时将云重部击溃,待勤王兵马一到,在鸠摩智的强大号召力下,一定凶多吉少。

云重部且战且退,两军在路途上大战几场,死伤惨重。退到羊同时,双方各折兵八千余。所幸函谷弟子接到云重命令,没有死拼,因此虽然伤了几名,却无人员死亡。

“九香散”药力极为霸道,函谷弟子虽有精通医术者,也是束手无策。康广陵本已将近拉萨,途中闻有变故,折向走往羊同,与函谷弟子会合。康广陵于药石一门也是粗通一二,也没有办法解去药力。

但康广陵近年来修习兵法,指挥行军打仗却是一把好手。他扮作云重随从,沿城转了一圈,出谋划策,让云重受益不浅。有康广陵这位军师在此,云重虽然兵力低于宗赞许多,却也有守有攻,战况还算理想。

于虚雨、李沧海两人脚程甚快,在康广陵到达两日后,两人进入羊同城。李沧海在吐蕃被封为圣母,百姓平时见她都不敢抬头细看,自然也有很高威望。

云重守城士兵看见一对青年男女,施展绝顶轻功一路往城中奔来,外观潇潇洒洒,似行云流水般,转瞬间来到城下,待要喝问,猛然发现是圣母。士兵们顿时一传十、十传百,城中顿时欢声雷动。

吐蕃城池简陋,城小墙矮,于虚雨、李沧海等不及士兵开门,两人纵身直往城头飞去,众士兵见两人飞跃高墙,如履平地,直似神仙般,不由鸦雀无声,连忙打千行礼。

鸠摩智、康广陵、云重等闻李沧海来到,连忙出来迎接。几人刚刚出门,见于虚雨在李沧海一侧,不觉吓了一跳,欲要行下大礼,却被于虚雨用眼色止住。

众人来到房间,李沧海把过鸠摩智脉搏,见血脉平和,虽然中毒,但是只是封闭住内力,却无太大阻碍。于虚雨知道此药解方,用笔写出,让云重派人火速配药。

鸠摩智喝下解药,正觉内力渐复,想起身中诡计,王子身亡,不由怒火中烧,欲要出城去找宗赞算帐。李沧海在旁看他那副样子,道:“身为法王,尚不懂规矩,有掌门在此,先行商议完毕,再去找他算帐不迟。”

鸠摩智向来敬畏李沧海,见她开口,顿时冷静下来,静听于虚雨指示。于虚雨道:“此事虽然仓促,但对我派也不是一件坏事。若能借此事让宗赞尽诛王室男丁,宗赞民心尽失,我等借此发作,将宗赞剿灭,则吐蕃国尽入我等掌握之中。我意先任他们自相残杀,则国力渐弱,我等入主之时,吐蕃已元气大伤。我等先封云重中国官职,然后将吐蕃改为州县,并入中国版图之中。”

鸠摩智在吐蕃国内已久,将吐蕃国并入中国版图,却有些于心不忍。于虚雨不待他说话,道:“现在大宋已经归于中国,吐蕃次之,然后是西夏,辽国。中国非是我于虚雨一人之国,而是我逍遥派基业。我派如今势力庞大,若无国家保护,则我派危也。待国家统一后,我封逍遥派为国教,大明法王为吐蕃宗教领袖。法王为吐蕃人,自然不希望吐蕃亡国。其实国家一统后,不是大宋胜利,也不是大辽、西夏、吐蕃胜利,实际是我逍遥派胜利。再则,国家一统,周边再无战乱,于吐蕃百姓也是好事。我尽其所能,只是想做点利民之事而已。”

鸠摩智本是精明之人,知道吐蕃国力即使没有这场大变,也不可能与中国抗衡。何况国家一统,对吐蕃百姓确是一件好事。他恢复往常冷静,微笑道:“中国是一名字,吐蕃也是一名字,这些虚名不要也罢,只愿掌门尽量少些杀劫,就是百姓的幸运。”

有士兵来报,宗赞率兵在城外挑战。于虚雨因为不好张扬,蒙着脸,带领帅帐中众人来到城墙。城下宗赞耀武扬威,不可一世,左是大运法王,右为大道法王。

正文 第142回 吐蕃变乱(二)

宗赞等人见鸠摩智突现出现在墙头,还不知道他毒性已解,刚要呼他决战,突然看到圣母出现。李沧海在吐蕃如神龙见首不见尾,她武功深不可测,又是鸠摩智师傅,已近百岁,但相貌多少年来却不曾发生什么变化,与传说中的仙女没有什么区别。吐蕃国王尚且视她如神仙,封为圣母,何况城下这些普通士兵。

鸠摩智此时内力恢复,他运足内力,说道:“宗赞伙同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杀死王储,阴谋夺位。又施诡计下毒害我,幸得圣母赶来相救。众位士兵,莫要随这乱臣贼子,待各部勤王兵马赶来,你等死无葬身之地也。”

鸠摩智说话虽然显得声音不高,但是却能清楚的传到城下的每位士兵耳中。士兵顿时交头接耳,军阵顿时乱了起来。于虚雨见敌方军心不稳,命云重尽出城中大军出城冲击。

云重传下军令,命大军全速冲击宗赞中军。此时云重所部士气高涨,宗赞所部士气低落,两军接战不到半刻钟,宗赞中军开始溃阵,这是大败的先兆。宗赞与两位法王呼喝不住,命亲兵顶上前去。

于虚雨招呼李沧海、鸠摩智等人下去,分头扑往宗赞和两位法王。宗赞见鸠摩智直扑过来,知道不是他的对手,连忙往军阵后面走去。大运法王虽然武功颇高,但遇到的对手却是李沧海,李沧海所到之处,士兵未有敢上前者,因此大运法王被李沧海霎时追上,三招内被生擒活捉。

大道法王最幸运,于虚雨起动神功,未等大道法王反应过来,就被于虚雨抓住手腕穴道。不到半刻种,大道法王内力全被于虚雨吸走,于虚雨随手点中他的死穴,让他早登西天见佛祖去了。

宗赞两大助手一死一俘,身后鸠摩智从后追来,不由魂飞魄散,幸亏亲兵英勇,不畏生死,上前缠住鸠摩智。宗赞部队见帅旗不断后退,士气一松,终于支持不住,随在帅旗之后败下阵来。

一场激战下来,宗赞兵马损失近五千人,而云重部下只伤了二千余人,算是一场大胜。云重所部因此前被宗赞率军在后追杀,又被包围多日,有此一场胜利,不由欣喜万分,齐声颂扬圣母法力无边。

宗赞所部退回拉萨后,果然如于虚雨料想一般,士兵将此事真相在全城传播开来。宗赞的叔伯本家纷纷来问责宗赞,宗赞不由恼羞成怒,将前来问责的本家男丁,杀了个精光。拉萨城内一片惶恐,百姓皆敢怒而不敢言。

李长安带领精兵护着康敏等人赶到,与于虚雨等人汇合。北辽使者因为路途遥远,尚未赶到。西夏林若山、大理巴天石为使带人赶到吐蕃境内,接到于虚雨手书,过来与于虚雨汇合。

各部首领因为鸠摩智的名望,纷纷出兵相助,短短几日汇合了近二万兵马,与云重合兵后有三万多兵力。宗赞兵力因为几场大战下来,已减到不足两万。于虚雨认为此战已经百无一失,到了出兵的机会。

各部勤王兵马赶到后,鸠摩智将大运法王的供词传阅一遍,诸部将领看完后,不由怒火冲天,觉得大运法王、大道法王真正大胆妄为,宗赞也是糊涂透顶。

于虚雨在李长安赶到后,虽然恢复本来身份,却不好发号施令,指挥吐番士兵。院星竹熟读兵法,足智多谋,机警无双,比康广陵不知强了多少。她先是将各部的兵力和战斗力了解了一下,然后向鸠摩智详细讲解一遍。

鸠摩智虽然武功高强,佛法精深,但排兵布阵尚且不如云重等人,见院星竹计算周密,将行军的一切细节都考虑周详,不由大为折服。他升帐点兵,分派诸部任务,三万多大军依序开拔。

于虚雨手书一封,命中国凉州路十万大军集结,必要时入吐蕃平乱。鸠摩智得知于虚雨调兵集于边境,更是信心百倍,次日清晨,中军开拔,杀往拉萨。

宗赞在吐蕃王族中清除异己后,在亲信的拥立下宣布登基。又制造谣言,宣扬鸠摩智拥兵造反。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在宗赞的指挥下,联名向各部首领发函,扰乱视听。

鸠摩智大军来到拉萨城下,凭借优势兵力展开进攻。守军凭借坚城,拼力进行抵御,交战进入粘着状态。双方死伤惨重,几次大规模攻城皆损折士兵六千余。

于虚雨见吐蕃国已元气大伤,与李沧海、鸠摩智等人商议,道:“拉萨城坚,士兵损折日众,若从中国调兵前来,时日持久,吐蕃男丁损折必众。不若法王将情况说明,让城中细作秘密送往各大臣处,如此城中军心必乱。然后夜袭王宫,若以一举将宗赞擒下,城中无首,必会不战而溃。”

众人皆无异言,鸠摩智书写此事真相,命人将大运法王所书供词抄录多份,让城中细作按吩咐分送到各大臣处。于虚雨、李沧海等人也做好准备,决定入夜后袭击王宫,擒拿宗赞。

宗赞上次差点被鸠摩智在战场上擒住,不由胆寒。鸠摩智武功高明,李沧海武功更是深不可测,宗赞自己手下高手虽多,跟两人相比却差得很远。回到拉萨后,宗赞苦思冥想,考虑应对之策。于王宫处设下数道陷阱,又将高手集中在宫中,留宿之地也是一夜几变,预防鸠摩智前来行刺。

于虚雨、李沧海、鸠摩智三人入夜后,从城防薄弱处潜入。鸠摩智熟悉地形,三人迅速进入王宫。于虚雨环视一周,发现除几处松懈外,其余地方都防守森严。鸠摩智欲要纵身从松懈处进入,被于虚雨一把扯住。于虚雨传音道:“松懈处必有厉害埋伏。”

他寻来一块石头,往松懈处扔去。只听尖锐的箭矢声响起,无数弓箭密密麻麻的射往发声处,甲兵同时发动。鸠摩智倒吸了一口冷气,看着于虚雨,用大拇指晃了一下。

于虚雨寻思对策,道:“我看宫中厨房与下人房间处防守松懈,我等前去擒下几人,换上宫装。然后点起几个火头,宫中必然混乱。我等趁混乱进入内宫,再寻找宗赞下落。”

李沧海、鸠摩智武功虽高,智谋却是低了一点,闻言都点点头。三人潜往西北角下人房去。下人房中有些宫女、仆役,鸠摩智进入一间房后,点中众人穴道,挑两件衣服,与于虚雨换上。又寻一间宫女住处,为李沧海寻到衣物。

三人换装完毕,鸠摩智去厨房寻些易燃之物,又找出几桶油来,然后寻几次地方,顺着风向点起几个火头。此时夜风呼啸,不一时西北角火光冲天。宫中立时人声鼎沸,一片混乱。

三人见卫兵纷纷上前忙着救火,趁机进入内宫。三人扮成宫女仆役,忙乱中守兵都没有注意。到达内宫后,鸠摩智领两人挨次寻找,但间数太多,却不容易寻找。

于虚雨沉思片刻,道:“不若再在内宫处也点几处火头,宗赞必会出面。”

鸠摩智闻言,进入一间房中,找出些火油香烛之类的易燃物品,从风口处点燃。

众卫兵见外宫火势未熄,内宫又燃起大火,更是慌乱。鸠摩智看到内宫火起后,宗赞的一个亲信匆匆往右侧走去,心中一动,示意两人跟过去。这人来到右侧一间房屋,对房内道:“启禀大王,宫内失火多处,请示是否转移宿处。”

正文 第143回 吐蕃变乱(三)

鸠摩智得到宗赞所在,凝功听到旁边房中有多人的呼吸声,猜想必是保护宗赞的高手。鸠摩智对于虚雨、李沧海示意一下,让他们收拾那些高手。他纵身上去,不待报信人反应,点中他的穴道。

只见室内亮起烛火,宗赞问道:“是何处起火。”

鸠摩智装成报信人声音道:“火势从厨房处烧起,火势很大,很难扑灭。”

宗赞显然已看到室外火光,道:“赶紧让卫兵去救。”

说完脚步声渐到门前,一位宫女打开房门。

宗赞到达门口,发现门口处立的这人是鸠摩智,不由大惊失色,连忙呼喊起来。旁侧护卫高手早被火势惊起,但他们身负保护宗赞的职责,不敢出门探视,如今听宗赞呼喊,跃出门外。

原来宗赞担心鸠摩智行刺,不敢将护卫放在寝宫前后,担心暴露目标,却让这些护卫藏在旁侧房间内。如不是于虚雨想起这放火妙计,恐怕不易寻找得到。

宗赞远远不是鸠摩智对手,护卫都被于虚雨和李沧海阻住,不出三合,被鸠摩智点中穴道,生擒过来。于虚雨此时大发神威,只见他拿住一人腕脉,吸取他的内力,别人来攻,他便用这人躯体当成兵器,凡是沾上这人躯体的,也被粘接在上面。

宗赞手下十余名高手被于虚雨粘成一串,内力逐渐被于虚雨吸走。内宫各处听得响声,护卫纷纷赶来。李沧海、鸠摩智撕下宫装,露出本来面貌。众人见圣母、法王来到,手中又擒着宗赞,一时不敢上前,不知应该如何处置。

鸠摩智喝道:“宗赞倒行逆驶,从者无罪,你等速去通知众位大臣,前殿议事。”

众人此时群龙无首,又忌惮宗赞落于他手中,不敢有何异言,分人去通知诸位大臣。

诸位大臣听闻宫中失火,正率人往宫中增援,在路上闻法王擒下宗赞,都弃了别的事情,纷纷赶往前殿。

众人来到前殿时,宫中火势已得到控制。鸠摩智等人已来到前殿,宗赞的护卫围在前殿门口,不敢上前。鸠摩智见大臣赶来,将宗赞交到李沧海手中,与众位大臣见过礼后,从怀中掏出大运法王的供词,让大臣们传阅。

大臣们看完,不由面面相觑,才明白事情的真相。吐蕃国与其余国家不同,管理上比较松散,所辖各部不像中国州县,却像是松散的部落联盟。吐蕃国历代国王,聘请各部落中有名望的人出任大臣,稳定各部人心。因此这些大臣既属国王手下,又像各部落驻拉萨的代表。

事情既然已经明了,大家公议将宗赞定为反臣。鸠摩智得到诸位大臣支持,命令城外部队进城,依次接管城中兵权。宗赞亲兵失去大臣支持,军中又无有名望的人领导,兵败如山倒,没有给云重部队带来多大麻烦。

云重按照于虚雨指示,暗中指点手下吐蕃士兵,将亲近宗赞的王族男丁一网打尽。这些士兵多为大王子亲兵,对宗赞深恶痛绝,见有如此报仇机会,自然不会放过。

吐蕃王族经过两次清洗,男丁已尽。宗赞、大运法王在鸠摩智主持的公议会上,被判死罪。于虚雨知道大运法王内力深厚,以担心他脱逃为由,去牢中将他的内力吸走。

吐蕃国大势已定,却出现一个王位空缺的问题。于虚雨此时亮出身份,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宣布兼并吐蕃。将吐蕃改为四州,由四名当地部落首领出任长官,但由中国派驻官员,进行实质管理。并宣布鸠摩智为活佛,为吐蕃原国土的精神领袖。

吐蕃众臣虽然有众多有异议者,但此次吐蕃内乱,元气大伤,合国之兵损失三分之一,面对中国十万大军的威胁,也都敢怒而不敢言。

于虚雨又在吐蕃改革兵制,将吐蕃兵改为屯田制,每年轮休三次,让士兵回乡探亲,命云重分派函谷弟子,牢牢控制住兵权。如此,吐蕃各部首领的兵马管理权被架空,慢慢失去对士兵的控制力。

于虚雨将吐蕃王宫中宫女等人皆遣散民间,又妥善安置王族女眷,在王宫侧盖一个大院落,将这些眷属安置于内。宫内却有两人,身份尊贵,鸠摩智无法处置,只好去找李沧海商议。

原来吐蕃国王有一爱女,年方二八,生得甚是美貌,宗赞兄弟也待她极好。如今她父兄已亡,后宫遣散,住在吐蕃王妃宫中。吐蕃王妃、公主身份尊贵,如何安置倒成了一个敏感而棘手的问题。

李沧海闻言,不由展颜一笑,道:“掌门生平好色,将公主嫁给掌门,不是一举两得吗?”

鸠摩智闻言如大梦初醒,往于虚雨处与他商议此事。

于虚雨正在王宫中与康敏等人调笑,闻鸠摩智求见,整理衣物,到前殿见面。鸠摩智说明来意,于虚雨本是色中恶魔,那有不允的道理,当即让他引路,去后宫看望王妃。

王妃年轻时是吐蕃国出名的美人,又得李沧海传授些内功心法,驻颜有术,因此虽然年近中年,看起来却像三十刚出头的美艳少妇。于虚雨一见王妃丽色,不由一呆,看她上前行礼,躬身时胸前隐隐露出玉峰一角,不由上前扶起她来,将她搀到座位上坐下。

王妃连遭巨变,心情忧闷,见于虚雨如此礼遇,觉得有些受宠若惊。鸠摩智委婉提出公主嫁给于虚雨的意思,王妃心中顿时豁亮,才明白于虚雨今日前来是想娶走爱女娅娜。

王妃二子自相残杀,不得善终,身边只剩下娅娜,自然关心备至。她打量于虚雨一表人材,身份又如此尊贵,正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好,当场应允下来。于虚雨决定明日大婚,婚后将王妃母女两人接到汴梁居住。

吐蕃婚礼没有中原那般复杂,于虚雨又要求大家不要铺张,婚礼顺利结束。吐蕃四位大部落头领都受中国册封,听说于虚雨现在拉萨,纷纷赶到拉萨参见。恰巧正逢于虚雨大婚,晚宴非常热闹。吐蕃人与中国礼节不同,于虚雨入乡随俗,与众人欢宴。

众人一边跳舞唱歌,一边狂饮。于虚雨在中原有“千杯难醉”的名声,众人凡上前敬酒者,都是一饮而尽,让吐蕃众位头领佩服的五体投地。

酒罢,于虚雨来到新房,新房布置得有些不中不洋。按照吐蕃习俗,于虚雨在房间前挂上一条马鞭,表示新郎、新娘已经进房。于虚雨看娅娜生得的确不错,心花怒放,与她调笑几句,怎奈公主汉语讲得不很流利,未免有些美中不足。

公主娇柔羞涩,不知所措,于虚雨却是花丛老手,三五下将公主衣裳除下。室内顿时春光四溢,乌黑柔顺的长发自然的飘散在香肩上,柳叶细眉下漂亮的双目由于害羞轻轻闭合着,笔直的鼻梁支撑起秀美的琼鼻,洁白的双颊微微发红,淡红的双唇轻轻闭合,似在期盼着什么,一对雪白的嫩乳高高挺起,平坦的小腹,迷人的小肚脐,一对修长的玉腿紧紧夹在一起,一簇黑色的草丛不可避免的显现出来。

公主闭上一双美目,被于虚雨压在身下。于虚雨轻轻地亲吻着她微微发红的秀丽脸宠,白晰的秀颈,再往下移,到了那雪白的双峰,最后停顿在醉人的峰尖,像品尝人间的美味,大力吸吮,不时用舌头挑逗,让它更加坚挺,更加醉人。